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是威脅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高血壓人口已經達到3.3億,從這個數字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高血壓治療和控制形勢的嚴峻。而高血壓作為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不僅可以影響心臟結構,導致冠脈動脈的嚴重狹窄,還可能合并其他因素共同導致冠心病的發生及進一步加重。因此,如何控制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如何規范、有效的防治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請到了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的李亮教授進行詳細解答。
全科學苑:多年來您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領域的臨床探索,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以高血壓和冠心病者居多,請您分別談一談近年來這兩種疾病的新研究和新進展?
李亮教授:高血壓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調查發現,進入公立醫院治療的患者僅為10%~20%,更多的患者是分布在基層社區,因此對高血壓人群進行全面和個體化的教育管理是時代的需求。因此從高血壓防治過程來講,從第一階段的降壓就是硬道理;到第二階段關注患者24小時的血壓控制平穩程度,關注心腦血管的健康;以及現在的高血壓綜合管理,也就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規范管理和定期監測,這些都是我們在高血壓治療和控制方面取得的新進展。
對于冠心病的治療,現階段我們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中醫學認為冠心病主要分為氣虛血瘀與本虛標實兩種,所以中醫會從補氣活血、活血行瘀、清熱解毒、化痰開竅等方面進行治療。西醫常通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等方法進行治療,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的健康。
全科學苑:高血壓是冠心病、腦卒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疾病的嚴重危險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中60%~70%都伴有高血壓,請您結合臨床談一談,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的診療策略及臨床診治要點有哪些?
李亮教授:老年人年齡到了一定階段以后,動脈會逐漸硬化,脈壓差也會增大,因此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會增加,同時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多種疾病,比如糖尿病、慢性腎病,這些都會增加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治療的難度。針對老年人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和疾病治療的難度,臨床醫生需要對這類患者進行快速的對癥治療,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的癥狀,避免患者出現心源性猝死或者心肌梗死的情況,同時提高對疾病的精準控制,消除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盡可能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全科學苑:有數據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及焦慮的負性情緒發生率很高,結合您的臨床觀察,請您分享一下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該方面的影響?
李亮教授:不單是老年人,對于中青年人來說,很多人都存在焦慮抑郁的情況,近幾年隨著大家對焦慮抑郁認識的提高,我們已經把心理健康放在疾病預防中的最前沿。冠心病在中醫領域屬于心病的范疇,焦慮抑郁屬于郁癥,兩者可以相伴而生,這就是因病致郁與因郁致病。雖然冠心病和焦慮抑郁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二者卻是互為因果、既相通又互相影響的。相比于西藥單一的靶向治療,中醫中藥具有多靶點治療、調節整體功能、且毒副作用小等優勢,中醫認為老年冠心病伴有焦慮、抑郁多屬于氣滯血瘀所致,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更好效果。
全科學苑:治療冠心病的藥物與治療焦慮、抑郁的藥物合用是否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請您談一談,兩類藥物合用時的注意事項,以及中醫藥(如:沃華心可舒片等)在治療冠心病患者中出現的焦慮、抑郁方面的作用、表現如何?
李亮教授:抑郁焦慮等精神心理問題是心血管疾病常見的并存疾病,目前認為兩病共存會使患者預后惡化,心血管急性事件風險增加。多項臨床觀察顯示,抗精神病藥物特別是抗抑郁藥多影響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有時會與治療心臟病的藥物發生反應,增加臨床治療的不確定性。比如三環類和四環類的抗抑郁藥物,因其具有抗膽堿能的作用,對心血管存在不良作用,臨床副反應較多;5-羥色胺容易使患者出現視力模糊、震顫、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威脅患者生命,因此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都需要臨床醫生在用藥時多加注意。
而中醫藥在冠心病伴發焦慮、抑郁問題的治療中有著豐富的經驗,且具有不良反應小的優勢,比如中成藥沃華心可舒片含有三七、丹參、葛根、木香、山楂等多味中草藥,有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疏肝理氣、雙心同治等功效,用于治療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引起的胸悶、心絞痛、高血壓、頭暈、頭痛、頸項疼痛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癥,不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液濃度和血小板的聚集率,更多的是可以通過緩解焦慮抑郁的情況來提高冠心病臨床預后的效果,是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極為可靠的中成藥之一。
全科學苑:高血壓、冠心病都是慢性疾病,請您結合老年慢性病的診療現狀,談一談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慢性病的長期規范化管理策略有哪些?
李亮教授: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對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慢性病的管理,需要合適的方法來控制其病情的發展,提高老年人群的抵抗力和抗感染能力。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要根據老年人自身的慢病情況,從改善其生活方式,營造健康的生活環境,加強自我防護意識等方面著手,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此外,對老年人進行精準關注的同時,也要推廣比如“互聯網+醫療”等模式,方便慢性病患者及時就醫。同時要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協同進行心理干預和生理干預并重,切實改善老年人群的健康,降低疫情帶來的健康風險,共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老年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李亮教授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中西醫結合內科主任
中國雙心醫師聯盟副主席;
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會雙心學組委員;
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理事;
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癥專業委員會睡眠-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心臟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老年高血壓分會委員;
河北省健康教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雙心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訪問學者。
來源:全科學苑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9UFSN4lcYLDb_b40GrWL_w